柴其涛
近日,因一偶然机会,遇到一位80年代中后期从学校毕业,分配到“三线建设“时期兴建的某国有军工制造企业工作的同事,谈及目前的许多热门话题时,他对国家在他们这类企业推行“国企老总年薪制”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健全现象及其所产生的消极后果深表担忧!
先说这个制度的不健全,主要的表现是老总们的年薪与他们的实际业绩没有实行真正的挂钩。据他理解,老总们的年薪多少,必须与他们所管理的企业的生产经营业绩紧密挂钩。然而,由于老总的任命与对他们的业绩考核认定不在职工方面,许多老总通过操作虚假业绩,向任命他们的上级机关索要几万、十几万甚至数十万的高额年薪——上级机关负责出台政策,老总们则不折不扣地执行政策。广大职工明知其中有诈,但都苦于申诉无门,或因申诉无效而成为沉默的大多数。
再说这个不健全制度的巨大危害性,主要是深重地打击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。在广大的基层职工看来,他们成天劳累,一个月下来也就得几百上千元的工资收入,在不发生重大家庭开支的情况下,这点钱还能勉强维持基本的生存需要,全年也就几千到万把块钱的收入。少数老总通过弄虚作假与上下合谋,就能得到数数倍、数十倍于基层职工的年收入,职工们普遍置疑,这些老总凭什么拿这么多?
由于极少数老总的收入与广大职工的收入存在巨大差距,许多职工都纷纷置疑——我们在为谁工作?长期累积的后果,就是老总与广大职工之间的抵触心理十分严重、对立情绪日益加深,老总指挥不灵、指挥不动的现象在企业的日常事务管理中已经成为常态,随处可见。
由于申诉无门或者说是申诉无用,大多数职工采取了消极怠工的方式。以前一个人能做的工作,现在几个人慢慢吞吞的混日子,生产效率下降严重。据说上半年国家下达了25件产品的指令性计划生产任务,至今一件也没有完成。
听罢同事的叙述,让我想起当初的国有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改革。当年的两轮承包,也是因为监督制约机制形同虚设,许多承包人几年下来,通过原材料、产品订货或技术改造投资工程等方式,把国有企业的资产逐渐地转移到了自己或亲属朋友的名下,由此弄夸了数不清的地方中小国有企业,由此所产生的不良后遗症至今仍在通过频繁的群众上访表现出来。
如今,不健全的、几乎没有群众监督的国企老总年薪制的推行,正让极少数国企老总肆无忌惮地对国有资产进行公开的掠夺。这种掠夺与承包制时期的背地转移有异曲同工之处,第一个恶果是造成管理层与基层员工的严重对立,其次是企业生产经营业绩的每况愈下,王小二过年——一年不如一年,最终的后果是企业破产倒闭,将没有多少劳动技能、几乎已经丧失了劳动能力的基层员工推给政府、推向社会,为社会的安定团结与和谐发展埋下诸多隐患!
理论上讲,这类缺乏健全与完善的监督制约机制的改革是一种人性的反动!一种任由人性中最阴暗的掠夺本性大暴露与大发挥的反动!本质上是受到了那些恶意的改革理论的诱导——即嘴巴上说得头头是道、吹得天花乱坠、实际上却祸害无穷的改革理论的诱导所引发出来的恶果。是到加以反思反省,并及时采取措施或调整或健全或完善或抛弃的时候了!
以上仅是自己所听到的一面之词,更是自己迫于水平有限的有感而发,由于个人的接触面特别有限,至今还没有机会听听国企老总们对年薪制的看法和意见,期待能在这里听到更多不同的声音!(2008年8月24日)
评论